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,sao虎在线精品永久在线,韩国免费啪啪漫画无遮拦免费,精品精品国产三级A∨在线

返回首頁

登錄 / 注冊

網站地圖

廣告 廣告

? 新聞資訊

當前位置:新聞資訊 > 快遞新聞 >正文
  • 閱讀量

  • 收藏
  • 480
  • 分享

“快遞送上門”新規一周年:上門件占比多少?


  2024年3月1日,新修訂的《快遞市場管理辦法》(下文簡稱“新規”)正式實施,明文規定: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未經用戶同意,不得代為確認收到快件,不得擅自將快件投遞到智能快件箱、快遞服務站等快遞末端服務設施。距離新規實施已近一年,相關規定執行情況如何?快遞市場有什么樣的新變化?2月17日,潮新聞記者對此展開走訪調查。

  01

  收件人短信通知取件很普遍,“AI電話”詢問增多“我的快遞基本都是自己來驛站取的。”剛剛從胭脂巷某快遞驛站取了快遞的洪女士說,快遞員提前聯系的不太多,基本是順豐的件,偶爾會有京東的,“其他幾家感覺默認放驛站了。”“只要快遞到了驛站,都會有取件碼短信,下班回家路過取一下,也方便。”對于一些重件或者大件,洪女士會和快遞員或者驛站溝通,“大部分都會送上門。”但是,類似“雙11”高峰時段,她明顯感覺送貨上門的意愿下降,“之前囤了幾袋米,都是和家人扛回去的。”對于送貨上門,洪女士覺得能送自然是好的,但也能理解快遞員每天的單量不少,“要是真一個個送,感覺我們收貨也會更慢。”“就應該送貨上門。”家住城東的徐先生,去年因為一個件投訴了快遞員和驛站。“也不知道是不是快遞和驛站沒談好,我明明是88VIP會員,但就是有兩個快遞公司的件永遠不送。”他當時買的是一套書,有二三十斤重,就申請送貨上門,“當天就有客服聯系我,了解情況后說會反饋給驛站。”工作太忙,徐先生忘了這事,大約一周后才想起來,發現這個件還沒送,“正好那天空,就自己去拿,一身汗。”他越想越氣,投訴了驛站,客服電話很快來了,“客服建議我拉黑,不存到這個驛站。”徐先生愣了一下,擔心快遞被存放到更遠的驛站。得到客服“不會”的答復后,選擇“拉黑”。之后,他名下所有快遞都送貨上門了,“不過依舊沒有電話聯系,年前還有個快遞送錯了,快遞員私下賠了錢。”走訪中,不少市民還提到,現在快遞送貨之前會有“AI電話”詢問“是否送貨上門”,送貨當天也會有類似電話告知“正在派件中”。徐先生就感覺在“拉黑驛站”之前有不少這類電話,“不接會一直打,接了直接掛也行。拉黑之后,‘AI電話’基本沒了。”

  02

  送件人一年來去20多個同事,有人一個月被罰超千元

  下午3點半左右,某快遞的快遞員王大哥將一袋近20件快遞運到胭脂巷的快遞驛站。

  將快遞卸下,他準備離開,后續錄入交由驛站工作人員負責。

  王大哥來自安徽,今年是他干快遞的第五個年頭,“新規出來前,外賣員都想著轉行來做快遞,現在反過來了。”

  談起新規,王大哥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:單量大,挨個送送不完。

  王大哥主要負責胭脂新村和周邊商場派件,一天的單量300到400件,高峰期能到500件,“我們之前算過,要是挨個打電話確認時間,然后送上門,一天最多送200單。”

  所以,除了一些特別標記要送貨上門的件之外,都默認放驛站,“我們公司研發了一套系統,快遞入站時會給客戶打電話,也就是你們說的‘AI電話’,顧客要送上門都會有標記。”

  “有些顧客我們沒有送到手里,或者電話沒打通直接放門口會投訴。這種都要扣錢的,一次100元。”不過,現在有申訴渠道,收到投訴可以和顧客協商,協商好了就能免除處罰,“有些會理解我們,但有的只能按丟件賠錢。”

  他最多一個月被罰了1000多元。

  此外,放在驛站并不是免費的,比如胭脂巷驛站每件收6毛錢,都要快遞員自己付,“這里算便宜的,貴的要8毛錢。”

  “現在連給顧客打電話發短信的錢,都要我們自己付。”王大哥算了一筆賬,送一單快遞1元錢,驛站給6毛,短信6分一條,基本就剩兩三毛錢了。

  他所在站點的配額是15人,但流動很大,去年有20多人來了又走,“新春又招了兩個,這兩天抱怨也多起來了,感覺干不久。”

  王大哥提到,和“三通一達”比起來,順豐、京東等每件都送貨上門的公司送件單價更高,人工也更多,“聽說送一件有近2元。”

  杭州一家順豐網點的負責人也證實,“我們站點的快遞員有五六十人,平均每人每天200單左右,高峰時段還會加人手。”

  該負責人表示,順豐一直都是送貨上門,新規的影響并不大,每單都會電話聯系確認送上門的時間或者放在哪里,“有專門的電話套餐,基本夠用。”

  03

  快遞驛站送貨上門件占比30%左右,每件都送來不及

  走訪中,快遞驛站和快遞員均表示,目前送貨上門的比例在20到30%左右。

  比如,皇親苑某快遞驛站,每天送貨上門的量就10件左右,還有30件左右送到小區門衛處,其余都是到驛站取件。

  一位女性工作人員介紹,這家驛站的存放費用是8毛一件,由快遞員或者快遞公司承擔,送貨上門不要錢。對于標記送貨上門的快遞,她也會送貨上門,其余的件默認入站,“入站之后會發短信取件碼,不打電話的。”

  她提到,驛站一天的單量500件左右,目前整個驛站正式員工就她一個人,高峰期會安排人幫忙。“每件都送,怎么可能送的過來?這邊都是老小區,很多五樓六樓的,跑一趟就累死了。”

  從去年7月入職至今,她也收到過送上門反而被投訴丟件的情況,“這種我基本就拉黑了,要么直接退件。”

  記者發現,快遞存放點既有專門快遞驛站,也有街邊便利店。

  比如長運路上傅大伯的便利店門口就擺放著二三十件快遞。

  傅大伯的便利店開了近30年,成為快遞存放點也六七年了,“每天有百來個快遞,每件收5毛錢。”

  放在這里的快遞基本都是附近小區里的,不少都是幾十年的鄰居,“一些腿腳不便的,或者聯系過來希望送上門的,我也會送,每天有個十幾件,不多的。”

  本文來源于潮新聞客戶端出自物流指聞 ,不代表九州物流網(http://www.ruyi818.com)觀點,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,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,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。

關鍵詞: 快遞,行業,發展